全球最大跨徑最高海中大橋面臨諸多挑戰(zhàn)
深中通道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承建,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包括6.8公里海底隧道、17.5公里跨海橋梁,雙向8車道。作為超大規(guī)模、復雜結構集群,項目橋梁工程不僅跨越了珠江口多條高等級主航道等,同時受到深圳機場航空限高影響,加上所處位置地質情況總體較差,橋址區(qū)域臺風頻發(fā)、季風期長,海面風浪大,施工環(huán)境惡劣,并且施工區(qū)域環(huán)保要求極高,對項目橋梁工程建設的施工組織、協(xié)調管理、風險管控等多方面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項目建設是我國交通建設史上的又一次巨大挑戰(zhàn)。
“橋梁工程是深中通道項目建設的重點、亮點、看點、難點,其中關鍵線路為伶仃洋大橋?!迸朔疟硎?,伶仃洋大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開闊水域,屬于臺風多發(fā)區(qū),主孔跨徑達到1666米,為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主塔高270米,通航凈高76.5米,橋面高達91米,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建成后將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橋?!傲尕暄蟠髽蚩癸L安全問題突出,主橋是全離岸結構,兩個巨型錨碇都在海中,如何在深水區(qū)、深層軟基上確保圍堰結構及島體的穩(wěn)定,國內尚未有工程實踐,可借鑒參考經驗少,對我們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p>
最高海中大橋引領特大跨徑橋梁工程創(chuàng)新
為克服重重困難,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海上施工風險,深中通道項目提出了“品質工程、智慧工地、智能建造、智慧梁場”等一系列要求,在項目實施全過程普及BIM技術應用,采用基于BIM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二維碼、互聯(lián)網等先進技術,打造高標準鋼筋配送中心、高標準混凝土輸送中心,采用全球最優(yōu)模板系統(tǒng),推動智能建造、提升項目管理水平。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陳偉樂表示,管理中心組織各參建單位加強科研攻堅,科學組織施工,確保工程建設安全可靠。同時,為落實交通運輸部行業(yè)質量提升行動要求,參建各方將遵循品質工程的建設理念,在原材料品質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控裂技術研究等多方面著手,打造“智慧工地”,在多個領域引領橋梁建設工程創(chuàng)新,真正以品質過硬的珠江口百年門戶工程為珠江口兩岸經濟發(fā)展做貢獻。
為保證伶仃洋大橋的安全,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組織科研單位,做了100多次的風洞試驗,不斷改進設計,使該大橋的最高抗風能力達到橋面風速80米/秒。
打通“任督”二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
深中通道橋梁工程計劃于2023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全線計劃在2024年建成通車。深中通道通車后,中山群眾駕車去深圳機場、前海等地,將由以往繞行虎門大橋上百公里變?yōu)榭缃边_,車程由2小時縮減為20分鐘。這將真正打通珠江下游東西兩岸“任督”二脈,大大減輕上游虎門大橋等跨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徹底改變陽江、云浮、茂名、湛江等廣大粵西地區(qū)乃至廣西等地民眾往來深圳等珠江東岸的交通路徑。
作為我國邁向交通強國新征程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將是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qū)之間的交通紐帶,有效釋放目前交通路網的沉重壓力,還將在未來,與建成的虎門大橋、珠江黃埔大橋,在建的虎門二橋、港珠澳大橋及蓮花山通道,共同組成粵港澳大灣區(qū)的跨江“大通道”、經濟大動脈,將區(qū)域內高密度的港口、機場、城際軌道、高速公路等貫通連接成為暢順對接的立體化交通體系,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創(chuàng)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為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建設注入新活力。(記者 嚴俊偉 通訊員 岳路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