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版照片:上圖為廣西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大安鄉(xiāng)可愛村肯愛屯(無人機照片,2017年3月14日攝);下圖為廣西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大安鄉(xiāng)可愛村移民新村(無人機照片,2017年3月14日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之一,也是易地扶貧搬遷大省區(qū)。“十三五”期間,廣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涉及約71萬人。
“十三五”以來,廣西舉全自治區(qū)之力,創(chuàng)新性開展工作,“挪窮窩”與“換窮業(yè)”并舉,安居與樂業(yè)并重,將群眾從“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遷出,以“一戶一策”加大后續(xù)扶持,確保群眾“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有力夯實脫貧根基。
截至2019年12月底,廣西“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提前完成,各項后續(xù)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
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白褲瑤族同胞韋金林(后排右)與家人在廣西南丹縣里湖瑤族鄉(xiāng)懂甲村搬遷前的老家前(2018年1月11日攝);下圖為韋金林(后排右)與家人在廣西南丹縣里湖瑤族鄉(xiāng)移民集中安置點的新家前(2018年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這是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拿銀安置點(無人機照片,2019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黃孝邦攝
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拿銀安置點,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玩耍(2019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黃孝邦攝
在融安縣遂融幼兒園,搬遷到縣城的孩子們在戶外玩耍(2019年12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黃孝邦攝
村民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安置點苗家小鎮(zhèn)“婦女之家巾幗扶貧車間”學習刺繡(2019年11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黃孝邦攝
在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鶴城新區(qū),搬出大山的群眾在這里開始全新生活(2019年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這是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鶴城新區(qū)(2019年12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鄉(xiāng)榮地村的侗族村民在喬遷新居(2018年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張愛林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zhèn)加八屯,小朋友白雨璐在家中學習(2017年2月9日攝);下圖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zhèn)車家莊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白雨璐在自己新家里(2017年7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zhèn)加八村龍力屯,袁朝強(右)和妻子羅蘭香站在水井邊(2017年10月12日攝);下圖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鎮(zhèn)車家莊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袁朝強在自家新房里使用自來水洗碗(2017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工人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八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項目施工(2016年7月25日攝);下圖為已經建成入住的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八仙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部分樓房(無人機照片,2019年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在廣西羅城易地扶貧搬遷仫佬家園安置區(qū),一戶居民在家中看電視(2019年11月6日攝);下圖為廣西羅城易地扶貧搬遷仫佬家園安置區(qū)及其配套建設的醫(yī)院、學校等(無人機照片,2019年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位于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大興鎮(zhèn)的正在施工建設的敢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2017年7月26日攝);下圖為居民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大興鎮(zhèn)敢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散步(2019年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廣西興業(yè)縣搬遷群眾胡紅君(后右)的兒子在新居內貼窗花(2020年1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
拼版照片:上圖為貧困戶楊金生站在位于廣西興業(yè)縣山心鎮(zhèn)蓬塘村的老宅門口(2018年8月24日攝,興業(yè)縣委宣傳部供圖);下圖為廣西興業(y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qū)“老鄉(xiāng)家園”內的居民樓,貧困戶楊金生在這里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新華社記者曹祎銘2019年8月14日攝)。新華社發(fā)
這是廣西玉林市福綿區(qū)沙田鎮(zhèn)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沙田新城(無人機照片,2019年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這是位于廣西田東縣思林鎮(zhèn)的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無人機照片,2019年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曹祎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