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qū)報記者蔡良煥
深圳周邊海域5月起進入休漁期,休漁后的深圳肉菜市場,海產品供應總體充裕,品類與休漁前相若,價格有所上漲,市民菜籃子暫不受大的影響。
5月17日,周日,離開始休漁已半月有余。上午11時,記者來到位于蓮花二村的肉菜市場,只見市場上的海產品攤檔經營如常。攤檔上擺賣的海產品總體上也是滿滿當當,南方老百姓日常食用的品種,如剝皮魚、鸚哥魚、龍利魚、帶魚、馬頭魚、紅三魚、海立魚、白鯧魚、魷魚等等,悉數在列。甚至還有應節(jié)的貝類產品——海薄殼。
記者站在兩個攤檔中間,兩個檔主一個向我介紹石斑魚,另一個向我推銷水庫鰻魚?!皠倓偟降呢?,很新鮮,肉又嫩又滑,一斤才100多元?!闭f話間,正在里頭忙活的攤主放下手上的菜刀,拿起剛剛切下的石斑魚魚肚連鰭部位對記者說:“石斑魚最好吃的部位,總共也就一兩斤重,聽你說話的口音像我老鄉(xiāng),給你?!蔽疫€沒問是哪種石斑,旁邊的檔主便一個勁推銷他的水庫鰻魚:“我這邊不賣淡水魚的,是朋友釣到臨時放在這里賣的,一條十多斤,太難得了?!庇浾唠S后在賣石斑魚的那一攤檔買了一條3斤多重的帶魚,還有個頭相對較大的龍利魚,兩種魚的單價都是一斤70元左右。
說完供應的量和品種,讀者一定也關心市場價格。沒錯,這也是記者想要了解的。想要真切地了解,最實在的辦法是自己去買幾次菜,一個回合一個回合地砍價。于是,記者在相對偏僻的一個攤檔又買了若干種不同的魚,以及又一條龍利魚。為啥又買龍利魚,因為后買的龍利魚,個頭雖比先前買的小一些,但一斤只要45元。這正好反映出海產品價格的特性,就是同一種產品,個頭大小不同價格往往也不一樣。比如,相對高檔的斗鯧,3斤重一條的可能是一斤一百二三十元,5斤重一條的一斤一定在150元以上,這是休漁前的行情。休漁后,記者看到市場上斗鯧不少,但個頭大的不多。
從記者買的海產品的價格以及從攤檔老板處了解到的信息看,休漁后,市場上海產品的價格總體上是上漲的,但漲幅不一,高的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低的則可能幾乎感覺不出。另外,可能每天的行情也不一樣:如果碰上哪天批發(fā)市場上供應少了,價格就要比其他日子有所提高。同時,就算同一個肉菜市場,不同的檔主賣的同一種產品,價格都會不一樣,因為有的愿意薄利多銷,有的是太公釣魚待價而沽。至于不同的市場,價格差別就更大。記者了解到,同在福田區(qū),相隔只是幾公里遠,香梅市場的魚的單價就要比蓮花二村的高出很多。反過來,南山漁二村的蛇口市場和羅湖的東門市場,同一種海產品的可比價格又要比蓮花二村低一些。這也正好解釋了一個詞:“海鮮價”。